春药商城正规厂家/正品春药商城专卖

骨折、脱臼中医药选方218篇上

发布日期:2025-05-10 19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33

骨折、脱臼是东说念主们日常毁伤性疾病中两种比较严重的病症,且骨折尤为严重。骨折、脱白,既可单独发生,亦可同期发生。骨折是指体魄各个部位因为遇到外力的伤害,而使骨骼的完竣性或连气儿性遭到残害,这即是不时所指的骨折。凭证临床进展,不时期为闭合性骨折和怒放性骨折两种。脱白,又称脱位,古称“脱阶”,是指要害失去了平日的相接,离开了要害腔平日位置,也叫作念要害脱位。凡可动要害在遇到外来暴力时,都可发生要害脱位。岂论男女长幼都可发生,是临床常见的较为严重的毁伤性疾病。

病 因:多因一刹遇到外力——奏凯暴力或辗转暴力作用,甚至骨骼遇到到残害所致,由于外力作用进度和角度不同,故又有闭合性骨折、怒放性骨折和冲破性骨折等多种;且各式部位骨骼都可发生骨折,故有多种骨折之名。脱臼(位)多为跌坠压扭等外来暴力所致。其他原因如风寒湿邪侵袭或肝肾亏虚,也可导致要害脱位,或习尚性脱位。

症 状:骨折,凭证临床进展,一般可分为闭合性骨折、怒放性骨折和冲破性骨折三种;又因受伤部位不同而有多种骨折之名,一般常见的有看成闭合骨折、锁骨骨折、肱骨外髁颈骨折、肱骨髁上骨折、桡骨下端骨折、股骨颈骨折、股主干骨折、胫腓骨骨折、脊柱骨折、肋骨骨折等。

脱臼,按其受伤进度,可分为全脱位、半脱位及要害错缝等;按其脱出的地方,有内、外、左、右、前、后、上、下及中心脱位等;还可分闭合性脱位和怒放性脱位;崭新脱位和腐败性脱位;外伤性脱位和病感性脱位等。

治 疗:骨折、脱白的疗养,先进行手术复位夹板、石膏固定,再随症选方用药,分期疗养。

1.朱砂没药散

【构成】血竭60克,辰砂6克,乳香30克,没药30克,地鳖虫30克,当然铜30克,生军30克(生大黄),红草60克,当归尾120克,雄黄24克,参三七15克,黄麻灰45克,龙脑3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.5克,逐日服2次,温滚水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初期、瘀血蕴蓄、痛苦难忍等症。

【加减】如瘀血渐化、痛苦转缓,可给服二藤舒筋丸。药用忍冬藤、青风藤、五加皮、当归尾、杜仲、木瓜、桑枝、青皮、熟地黄、白茯苓、金毛狗脊各140克,陈皮、泽兰各180克,川牛膝、川续断、赤芍药各90克,雄黄24克,丝瓜络12克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备用。每次服6克,逐日服2次,温滚水送服。

如肿胀大部分消退,已无潮红发烧气候,瘀斑已转成淡黄色或已销亡,况且断骨已有不时时局之时,可换贴伤骨药方。处方为:全当归、黄芪、川芎、豆豉、生军、生地黄、白芷、苍术、官桂、川乌各72克,山柰、升麻、吴茱萸、麻黄、细辛、高良姜、红花各60克,丹皮、草皮、赤芍药、防风、独活、首乌、羌活各48克,蓖麻子100粒(去皮)。上药共研细末,煎后放入广丹1500克收膏。外贴患处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诸方受方。疗养闭合性骨折39例,其中男性29例,女性10例,年齿在10~50岁。收尾协调31例(占79.5%);杰出3例(占7.7%),杰出后中断疗养4例(占10.3%),自动转院1例(占2.5%)。

加减法中所附两方,其妥当证为:(1)二藤舒筋丸适用于伤筋及骨折后期,筋寒筋缩,伤处酸痛等。(2)伤骨药方则另有一功,专治一切跌打毁伤,瘀凝气滞,并疗久年劳伤,筋骨酸楚,血气不和等。

2.接骨丹(一)

【构成】当然铜30克,马钱子30克,鲜螃蟹30克,地鳖虫60克。

【制法】酒剂。当然铜火煅醋蒸7次,马钱子油炸刮尽毛,各研细末、螃蟹、地鳖虫各自捣碎混后上药,加白酒500毫升,浸泡即可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20毫升,逐日服2次。

迷水商城

【功能】散瘀、定痛、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恶血留内、瘀滞不化。

【加减】如患肢肿胀较甚,从头夹板固定时不错用正骨酒浸淋之。处方如下:当归、赤芍药、甲珠、红花、牛膝、木瓜、乳香、没药、桔梗、豹骨、海马、广皮、益母草、元胡、大茴、小茴、五加皮、松节、竹七、苍术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、藁本、香附、桃仁、大黄、薏苡仁、川芎、伸筋草、枳壳各适量。上药夹杂泡白酒备用。亦可内服,逐日服2次,每次服20毫升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李德麒方。疗养崭新长管骨骨折112例,其中男性96例,女性16例;年齿最大40岁,最小1岁。骨折部位:股骨32例,胫骨22例,肱骨28例,桡尺骨9例,桡骨下端21例。收尾:全部协调。骨折临床愈合技艺平均为:股骨41.7天,胫骨43.5天,肱骨20.7天,尺桡骨25.7天,桡骨下端21.5天。

药酒浸淋绷带包扎固定,粗略保管患肢肌肉的张力,而且液体散播均匀,渗入性较强,能舒筋和血,祛风胜湿,缓解肢体痛苦,又可负气血平日联结、促使瘀血领受隐没,不错防患肌肉萎缩和要害强直、增强肢体的活动才调,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。

3.化瘀活血止痛丹

【构成】三七6克,琥珀3克,虎骨9克(代),朱砂15克,辰砂15克,木耳15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洋蜡15克,血竭15克,甜瓜子15克,川续断30克,骨碎补30克,儿茶15克,全蝎30克,赤金15克,螃蟹60克,当然铜30克(煅),地鳖虫60克,桂枝15克,川牛膝15克。

【制法】水丸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水泛为丸,如梧桐子大,晒干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克,逐日服3次。黄酒送下。

【功能】活血散瘀定痛、舒筋活络接骨、消肿安神定志。

【主治】跌打毁伤、脱臼、骨折等。

【附记】引自王成友《正骨术》。王成友家传秘方。屡用效佳。

4.活血止痛接骨膏

迷水商城

【构成】血竭30克,血灵脂30克,刺骨草30克,木鳖子30克,象皮30克,螃蟹30克,儿茶30克,地鳖虫30克,地龙30克,龙骨30克,木瓜30克,乳香30克,川红花30克,炒没药30克,川续断30克,杜仲30克,天门冬15克,当然铜30克,广三七15克,龙脑6克,无名异30克,元胡30克,麝香0.5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为细末,和匀,用凡士林1000克熬化,加樟脑50克,入药末斡旋均匀成软膏状,贮罐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次议论患处大小情况(平均10cm×10cm的麻纸用药6~9克),均匀摊在麻纸上,敷贴患处,外用绷带包扎固定。

365站群VIP

【功能】活血止痛、续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脱臼、扭伤之类。

【附记】引自王成友《正骨术》。王成友方。屡用屡验,效佳。

5.接骨四黄膏

【构成】接骨草6份,大黄1份,黄芩1份,黄柏1份,黄连1份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加等量香油或凡士林,用文火煎至软膏状,贮罐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膏适量,外敷于骨折部位,外加包扎固定,每2~4天换药1次,直至协调为止。

【功能】消肿止痛、祛瘀生新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周荣来方。在老例整复、固定的基础上,利用本方疗养骨折231例,其中男性172例,女性59例;年齿最大78龄,最小4个月。均为闭合性骨折,其中崭新骨折211例,腐败性骨折20例;看成骨折204例,躯干骨折27例。收尾全部协调。平均消肿技艺5.5天,骨痂助长技艺9天,临床愈合技艺26.1天,骨折愈合技艺36.5天。全部病例,未发现骨折延伸愈合或骨不连的情况。方中接骨草,别号接骨木、小驳骨,具有消肿止痛,接筋续骨之效,为本方主药。本方临床利用无反作用。

6.接骨散(一)

【构成】釜脐墨、陈小粉、黄柏、制乳香、制没药、栀子、姜黄、参三七、骨碎补、螃蟹壳各适量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先将釜脐墨研碎过筛,陈小粉炒后研末,两药夹杂均匀,加适量米醋,放在勺中煎熬片晌使成糊状,冷却后加少许朱砂及余药之细末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末适量,用食醋调匀成软膏外敷患处,外加包扎固定,每7天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散瘀定痛、续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钱忠权方。利用241例,其中男性131例,女性110例;年齿最大90岁,最小3岁;崭新骨折230例,腐败骨折11例;上肢骨折151例,下肢骨折84例,其他部位骨折6例。收尾协调率达94.7%,一般4~5天基本消肿,痛苦收缩;10~20天可见骨痂助长。临床愈合技艺平均为25天傍边。本方具有活血散瘀、消肿止痛、续筋接骨之功效,主要借助于敷药的黏性与骨折处齐集在沿路,这么促进了血液轮回,使成骨细胞活跃,促使骨质钙化,成心于骨折的早日愈合。

7.通经散

【构成】三七30克,当归30克,赤芍药24克,制马钱子60克,西红花15克,血竭15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丹皮15克,山甲15克,川军15克,苏木24克,双花24克,桃仁18克,秦艽18克,枳壳18克,桂枝18克,牛膝18克,朱砂9克,龙脑9克,元寸0.6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先将马钱子炮成酱茶色去净毛。先将前十八味药共研极细末,后东说念主朱砂、龙脑、元寸同研细和匀,瓷瓶密封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成东说念主每次服2.4克,赤子及体弱者酌减,逐日服1~2次,黄酒为引。

【功能】活血止痛、化瘀、解毒消肿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脱臼、内脏毁伤及一切瘀血症状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樊春洲方。屡用效佳。

8.接骨丹(二)

【构成】三七9克,没药12克,乳香12克,血竭12克,红花30克,儿茶30克,制马钱子30克,龙脑6克,麝香0.6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克,逐日服2次,黄酒送下。赤子酌减。同期外用:硬皮者撒伤口。皮未破呈现青紫色者,用白酒调敷患处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及软组织毁伤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田景阳方。屡用效佳。此药服足8天,骨折已增生或伤处已愈合者,即停服。忌生冷、辛辣及暴怒、房事。

9.接骨散(二)

【构成】制马钱子60克,地龙24克,地鳖虫24克,螃蟹30克,当然铜30克,当归30克,无名异30克,硼砂15克,川军15克,血竭15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丹皮15克,三七15克,西红花15克,毛申姜18克,川续断18克,元寸0.6克,朱砂9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当然铜醋淬9次,以不发亮光为度。无名异以醋炒透,毛申姜去净毛炒用。上药(除后二味外)共研极细末,再入朱砂、元寸同研细合匀,瓷瓶密贮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2.4克,逐日服1~2次,黄酒为引。赤子及体弱者酌减。

【功能】续筋接骨、化瘀止痛。

迷水商城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樊春洲方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忌服。

10.整骨丹

【构成】大黄600克,地鳖虫600克,血竭600克,乳香600克(去油),没药600克(去油),海螵蛸480克,金刚骨480克(炒),水菖蒲480克,鹿角霜300克,当归360克,杜仲360克,木贼草720克,甜瓜子900克,螃蟹壳780克,红参312克,龙脑12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~18克,逐日服2次,赤子酌减,黄酒冲服。

【功能】舒筋活血、散瘀接骨。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。

【加减】一般骨折,上药每18克内加地鳖虫、蟹壳、甜瓜子、金刚骨、豹骨、虎骨或乌鸡骨、当然铜、爬山虎根各6克。

哆开骨折和大流血者,上药每18克内加天麻、三七、乳香、没药各6克,梅片1.5克,麝香0.9克。

头部伤加藁本:颈部加川芎;臂、指加桂枝;肋骨加桔梗;腰部加杜仲;腿部加牛膝;足部加石斛;右胸加柴胡;左胸加桑白皮。均各为3~6克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姜守义方。屡用效佳。忌食辛辣有刺激性的食品,妊妇忌服。

11.外用接骨膏

【构成】紫灵芝1棵,远志肉30克,甘狗脊30克,当然铜24克,五加皮24克,漏芦根18克,生虎骨24克,紫河车1具,江西草24克,仙茅24克,白药草18克,土茯苓45克,粉丹皮45克,大独活45克,老鹰爪1对,杭白芍60克,生甘草18克,生地黄120克,川羌活45克,骨碎补45克,全当归60克,干茅根18克,川续断45克,川牛膝24克,白附子24克,活地鳖虫14只,西泽兰30克,西红花24克,水防风45克,白及片24克,真麻油5300毫升,麝香12克,乳香45克(去油),没药45

克(去油),肉桂粉24克,上龙脑12克,煅象皮粉12克,黄丹(炒用,二成药油,一成黄丹),三七粉30克。

【制法】膏药。先将麻油前30味药置入大锅内,加入麻油,用文武火煎熬,将药炸透至枯,再存性,过滤去渣,即为药油。再用绢罗将药油过滤称圭臬药油量。再将药油置入锅内,用武火熬药油,至滴水成珠为度,即退火,快下黄丹(用量按药油比,即二成药油,一成黄丹)和麻油后7味药(均先研成细末),入锅后速用木棍徐徐不竭搅动,放出口舌烟等后,即成膏收起,独立即倒入冷水缸内,逐日换水1次,浸泡2日为度。火毒消尽后,即可使用。摊膏,收贮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按毁伤轻重,范围合营用药。用时取膏药,温热化开,贴敷患处。骨伤重者,必须用木质软硬夹板包扎固定。轻者不需夹定。用药时代以骨不痛为止。倘若伤处作痒者,可调节之。

【功能】活血长骨、坚骨止痛、通骨髓、活络退肿、矍铄骨质。

【主治】一切大小骨伤、骨折、骨碎、骨裂、骨膜侵犯、软脆骨闹翻等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。上海市伤科议论所验方。屡用殊效。方中生虎骨可用豹骨或狗骨倍量代之。下同。

12.接骨丹(三)

【构成】①紫铜钱48枚,当然铜12克(醋煅7次),朱砂9克,血竭12克,虎胫骨30克(猪油炸),地鳖虫15克,甲珠15克,公鸡腿2对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麝香3克,儿茶15克。②田七15克,虎骨15克,西红花12克,青麻炭30克,地龙15克,地鳖虫15克(制),煅当然铜30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猴手骨9克,血竭9克,制伏水9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列二方,各共研极细末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~6克,逐日服1次。用引药煎水吞服。即头部用羌活、升麻、川芎;上肢用桂枝、桑枝;脊柱用地龙、金毛狗脊;腰部用杜仲、川续断;下肢用木瓜、牛膝。煎水送服此散。

【功能】活血消肿、止痛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(①号方适用于骨断、骨碎;②号方适用于全身各部崭新骨折)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。临床屡用,均获良效。凡崭新骨折,对位不良者及妊妇切忌用①号方。

13.接骨定痛散

【构成】当归、丹参、三七、土元、当然铜(醋炙)、血竭、乳香、没药、半夏、黄瓜子各等份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0克,一日服3次,用黄酒或白滚水送服。同期合营外敷:用时取本散适量(一般30克)用白酒适量斡旋成软膏状,外敷于骨伤患处,包扎固定。每5日换药1次。骨折者需正骨建造术后再敷药。

【功能】接骨续筋、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跌打毁伤及一切血瘀之证。亦治因气滞血瘀所致的坐骨神经痛、肩周病、腰扭伤、知友痛苦、痛经诸症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。郭玉波家传伤科秘方。临床多年,效劳粗略。一般按上法疗养三周,便可肿消止痛,功能收复平日。骨折者需月余可愈。

14.消毒散

【构成】木香60克,乳香45克,楠香210克,蒲黄60克,大黄90克,黄芩90克,黄柏120克,金银花120克,白芷120克,没药45克,炮山甲45克,天花粉12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此散适量,以茶水调成糊状,外敷患处,每天换药1次,每次敷8小时。

【功能】清热解毒,活血化瘀,消肿定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及脱位中后期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》。屡用都效。

15.接骨散(三)

【构成】当归30克,没药60克,续断90克,穿山龙60克,骨碎补90克,刺骨草60克,煅狗骨120克(焙灰),接骨仙桃草30克,千里香30克,乳香60克,楠香240克,煅当然铜90克,地鳖虫30克,螃蟹90克(焙灰)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此散适量,用酒、水参半斡旋成糊状,外敷患处,逐日换药1次,每次敷6小时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舒筋续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中、后期或骨折疲塌愈合,甚则骨不相接者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》。屡用屡验,效劳甚佳。

16.血竭胶囊

【构成】广西血竭适量。

【制法】胶囊。将上药研为细末,过100目筛,装入胶囊(每粒0.5克),分装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4~6粒,逐日服3次,黄酒或温滚水送服。

【功能】消肿、止痛、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(瘀血滞结型)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冯礼华方。利用32例,其中男性23例,女性9例;年齿最大68岁,最小17岁;均为崭新闭合性骨折。先经手法复位,小夹板固定后,再服本方。临床不雅察:均于用药后30分钟至1小时运行有止痛作用,24~36小时基本消肿,对不同部位,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销亡情况,分手在5、7、10、14、21、28天作X线摄片复查,最早出现骨痂技艺为7天,一般在10~28天内均可见有不同进度骨痂助长。全部协调。本方为一味和血圣药,疗养打伤折损,一切痛苦。具有消肿止欢笑,骨折愈合技艺短,功能收复快,才能绵薄,使用安全等优点。

17.三黄油膏

【构成】①大黄15克,川黄柏15克,黄芩15克。②黄荆子240克(去皮炒黑),紫金皮240(炒黑),全当归60克,五加皮60克,木瓜60克,丹参60克,羌活60克,赤芍药60克,白芷60克,姜黄60克,独活60克,天花粉60克,怀牛膝60克,威灵仙60克,防风60克,防己60克,甘草18克,秦艽30克,川芎30克,连翘24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方①共研细末,调入红玉膏(东丹30克,锌氧粉30克,白凡士林240克)即成(名三黄油胶)。方②共研细末,和匀,用饴糖斡旋成糊状(名三色敷药)。分手贮罐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先在患处敷三黄油胶,再在外层包敷三色敷药。外加包扎固定。

【功能】清热散瘀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后红肿痛苦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周福贻方。收治青枝骨折78例,其中男性43例,女性35例;年齿最大14岁,最小为3个月。骨折部位:尺桡骨37例,肱骨4例,股骨8例,锁骨27例,胫骨2例。全部骨折平均愈合技艺为15.6天,其中愈合期最短为9天,最长辈为27天。由于全部病例,发生于儿童,且为不透顶性骨折,故疗效颇为高兴,其中粗略对位而愈合的患者66例,愈合后对位较差而不影响功能活动的共12例,青枝骨折好发于儿童。疗养应细心在整复和固定两个要害。再敷本方,疗效高兴。

18.苏鳖散

【构成】苏木9克,地鳖虫9克,生大黄21克,广木香12克,桃仁12克,当归18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以蜂糖或凡士林斡旋成糊状,涂于纱布上,贴于骨折处。

【功能】理气定痛化瘀。

【主治】骨折初期伤处青紫肿胀。

【加减】同期合营内服正骨汤:当归12克,川芎15克,赤芍药9克,苏木12克,广木香9克,骨碎补15克,地鳖虫6克,生甘草6克,乳香6克,没药6克。瘀血严重者,加桃仁、红花。水煎服,逐日1剂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马伴友方。利用82例,其中男性59例,女性26例;年齿最大66岁,最小11岁。锁骨骨折部位:中段骨折64例,外1/3骨折13例,内1/3骨折5例;69例横形骨折,8例斜形骨折,5例冲破性骨折。断端分手肖似0.5~2厘米不等,无1例骨折分离。全部协调。骨折愈合技艺平均为30天,功能活动与健侧比较较优良率达100%。

19.骨折糖浆

【构成】川续断、仙茅、熟地黄、骨碎补、生白术、补骨脂、当归、青皮、陈皮、仙灵脾、甘草各适量。

【制法】糖浆。上药加水煎煮3次,过滤,团结滤液。浓缩成糖浆,加蔗糖适量即成。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20~30毫升(约2匙),逐日服2次。

【功能】补益肝肾、接骨续筋。

迷水商城

【主治】骨折后期(瘀血已化,断端初步相接)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曲克服方。利用57例,随访38例,效劳粗略,其中优28例,良8例,差2例。肱骨外科颈骨折助长愈合较快,但易产生肩要害粘连之后遗症。对此,本方较为合理。

20.伤药丸

【构成】丹参120克,三七90克,制乳香30克,制没药30克,地鳖虫30克,红花60克,当然铜30克,酒炒大黄30克,骨碎补60克,无名异60克,龙脑3克,血竭60克,朱砂6克。
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除血竭、朱砂外,余药共研细末,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每丸重1克,以血竭、朱砂(另研细末)为衣。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丸,逐日服3次,温滚水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初期(瘀血内结,患肢肿胀)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许巨庚方。疗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04例,其中男性76例,女性28例;年齿最大16岁,最小1岁,以5~8岁患者最多。104例中有前后,侧方移位者72例,其中27例伴有严重的血肿;无彰着骨折移位者32例。经手术整复,夹板固定,处敷和重洗及本方内服疗养,收尾均达愈合圭臬。疗程最短14天,最长35天,平均25天。无血管、神经毁伤等并发症。临床证明,实为好方。

21.补伤丸

【构成】丹参60克,无名异30克,骨碎补90克,川芎30克,桂枝30克,白芍药30克,川续断45克,三七30克,地黄30克,五加皮45克,龙骨30克,当然铜30克,木瓜30克,玉竹30克,菟丝子60克。
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每丸重3克。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半粒,逐日服3次,温滚水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通络、续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中期(断骨初步相接)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许巨庚方。疗养104例,收尾均达愈合圭臬,疗程平均为25天,无并发症。大凡儿童骨折,一般临床上不赐与内服药物。因儿童纯阳之气蓬勃,极易建造毁伤,但许氏补伤丸中却用川续断、骨碎补、地黄、菟丝子等补肝肾药,真意不在于补,却是补漏拾获,以尽量幸免或减少纯阳之气损耗,此方确有画龙点睛之效。

22.李氏接骨丹

【构成】三七、黄瓜子、红花、地鳖虫、当然铜、龙骨、申姜、川续断、破故纸、陈皮、月石、白及、儿茶、乳香、没药、琥珀、龙脑各适量。
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阴干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~6克,逐日服3次,温滚水送服。

【功能】通络定痛、接骨续筋。

【主治】骨折中后期功能收复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李玉轩方。利用128例,总灵验率为95.3%。用本方疗养桡骨下端骨折,由于不固定腕要害,很少发生并发症且疗效好,疗程短。上方如用在去除夹板固定后,可熏洗药外用,则疗效更佳。

23.接骨丹(四)

【构成】当归15克,白芷15克,月石15克,地龙15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血竭45克,红花45克,龙骨60克,地鳖虫60克,制当然铜60克,制续断24克,朱砂9克,虎骨9克,琥珀9克,申姜60克,王瓜子60克,寸香0.9克,梅片0.9克,三七0.9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~6克,逐日服1~2次,元酒童便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止痛、舒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。

【加减】若冲破性骨折,倍加虎骨、珍珠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滕立衍方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忌服。

24.接骨丹(五)

【构成】申姜9克,乳香9克,没药9克,血竭9克,红花9克,儿茶6克,制当然铜15克,五加皮15克,紫荆皮15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克,加服黄瓜子6克(炒黄,研末),逐日服1~2次,童便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舒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李占运方。屡用效佳。忌食发物,妊妇忌服。

25.接骨丹(六)

【构成】当归15克,川芎15克,牛膝15克,木瓜15克,猴骨(可用狗骨代)15克,虎骨(可用狗骨代)15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南藤15克,桂枝15克,地鳖虫15克,制马钱子15克,川续断9克,古铜9克,红花9克,血竭9克,地龙9克,桃仁6克,三七12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克,逐日早、晚各服1次,用酒、水参半送服,伤在上半身者饭后服,不才半身者饭前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接骨续筋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及肿疼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吴少芳方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忌服。

26.活血接骨丹

【构成】川军12克,申姜6克,月石6克,儿茶6克,虎骨6克,红花6克,川芎9克,朱砂9克,乳香9克,没药9克,当归120克,麝香0.9克,血竭15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克,逐日服2次,黄酒冲服。赤子酌减。

【功能】活血接骨。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姜守义方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忌服。

27.接骨丹(七)

【构成】生半夏30克,地鳖虫60克,当然铜6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半夏与地鳖虫拌炒。半夏炒成黄色取出无用。将地鳖虫与当然铜共研为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~6克,逐日服2次,黄酒冲服。赤子酌减。

【功能】活血、续筋、接骨。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姜守义方。屡用灵验。妊妇忌服。

28.接骨散(四)

【构成】地鳖虫500克,申姜500克(去毛),乳香500克,没药500克,煅当然铜500克,月石500克,大黄1000克(炙),朱砂30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9克,逐日服2次,黄酒冲服。赤子酌减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消炎接骨。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姜守义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忌服。

29.十三太保接骨丹

【构成】当然铜120克,血竭60克,猴骨60克,地鳖虫60克,乳香60克,朱砂1.5克,地龙90克,山甲90克,虎骨90克,骨碎补90克,威灵仙90克,紫铜钱40枚,元寸3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先将当然铜、紫铜钱用醋煅9次,虎骨、地龙、甲珠、猴骨用猪油炙焦存性。上药除元寸外,共研极细末,再入元寸同研细和匀,贮瓶备用。封固,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.5~3克,逐日早、晚各服1次,米酒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续筋接骨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凡跌打压伤、骨折、岂论新旧,均可用之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涂文辉方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及软组织毁伤者忌服。

30.镇痛接骨丹

【构成】螃蟹240克(酒醉焙干),血竭30克,白芷15克,当归12克,元寸1.5克,上肉桂3克。
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阴干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克,逐日服1~2次,黄酒或温滚水送服。赤子减半。

【功能】接骨、活血生肌、止痛消肿、退热。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张健民方。屡用屡验。妊妇忌服。

31.接骨丹(八)

【构成】麻黄500克,制马钱子500克,乳香500克,没药500克,血竭500克,当然铜1000克(醋煅)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克,逐日服1~2次,黄酒冲服。

【功能】开郁、活血化瘀、接骨。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王乐卿方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忌服。

32.集灵接骨膏

【构成】生地黄60克,当归60克,大黄60克,刘寄奴60克,雄鼠屎60克,闹羊花30克,红花30克,上肉桂30克,川乌30克,草乌30克,大戟30克,芫花30克,甘草30克,甘遂15克,五灵脂30克,山甲30克,紫荆皮90克,血余90克,地鳖虫90克,野节根120克。

【制法】膏药。上药用麻油1320毫升,桐油720毫升,煎枯至焦,去渣滤油,真金不怕火油,加东说念主黄丹(以老嫩限制)收膏。再加入乳香、没药、血竭、阿魏各30克(均先共研细末),搅动均匀。另用地鳖虫30克,闹羊花15克(均研细末)兑入和匀,收膏即成。贮缸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膏药适量,外敷患处,包扎固定(先正复,再敷药)。每7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舒筋接骨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加减】若加入桃枝、柳枝、桑枝、槐枝各30克,更妙。

【附记】引自清代叶天士《种福堂公选良方》。屡用效佳。

33.接骨散(五)

【构成】古铜钱15克(醋煅淬49次),骨碎补6克,乳香9克(去油),没药9克(去油),当然铜9克(醋煅),地鳖虫9克(用生半夏4.5克拌炒至黄色,去半夏无用),血竭6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0.3克,加栝楼仁7枚,同研细放舌上,黄酒送下。头1次加元寸0.03克。逐日服1~2次。

【功能】化瘀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清代叶天士《种福堂公选良方》。屡用都效。

34.消肿散(一)

【构成】刺骨草90克,楠香180克,煅石膏250克,骨碎补90克,穿山龙90克,紫荆皮90克,侧柏叶150克,川黄连60克,川黄柏60克,天花粉90克,芙蓉叶90克,菊花叶9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此散适量,用蜜、水参半斡旋成稠糊状,外敷患处,逐日换药1次,每次贴8小时。

【功能】清热凉血、消肿定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脱位、伤筋初期(以肿胀为主者)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》。屡用都效。

35.接骨散(六)

【构成】乳香9克,没药9克,儿茶9克,三七9克,地榆9克,当然铜15克(醋煅),血竭花30克,藏红花12克,地鳖虫9克,干地龙9克,白胶香6克,珍珠3克,虎骨12克(代),麝香0.9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克,逐日服2~3次,用酒、水参半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散瘀、舒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陕西省卫生厅《陕西中医验方选验》。一般连用7日傍边即可收效或痊可。屡用效佳。

36.七厘散

【构成】当归尾3克,红花3克,桃仁3克,酒大黄3克,当然铜3克(醋煅7次),地鳖虫15克(去头足,炙焦),黄麻根9克(烧存性),乳香9克,没药9克,儿茶9克,朱砂9克,雄黄9克,骨碎补9克,古铜钱9克(醋煅7次),麝香1.5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成东说念主每次服3.6克,赤子服0.21克,陈酒送下,汗出为度。

【功能】活血散瘀、接骨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骨损。

【附记】引自清代赵廷海《穴位救伤秘方》。屡用神效。妊妇忌服。

37.跌打散(一)

【构成】当归50克,赤芍药40克,甲珠10克,红花10克,牛膝40克,木瓜40克,乳香40克,木通50克,秦艽50克,汉防己40克,杜仲40克,破故纸40克,桂枝40克,桔梗40克,虎骨40克(可用狗骨倍量代),海马5克,广皮20克,甘草2克,玄胡索40克,大茴香30克,小茴香30克,五加皮50克,竹七40克,苍术10克,藁本20克,防风40克,羌活40克,独活40克,藁本40克,香附40克,油川朴40克,桃仁40克,大黄20克,薏苡仁40克,川芎2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~9克,逐日服2次,白酒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、祛风祛湿、强筋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(早、中期)、脱位、急性扭伤及风湿性要害炎、骨结核、跌打毁伤等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。周京述方。临床屡用,均有良效。凡妊妇,严重全身感染(败血症等),肺心病等均忌服。

38.壮肾接骨丹

【构成】海马60克,当然铜15克,龙骨15克,三七15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西红花15克,东说念主参15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克,逐日服3次,黄酒冲服。

【功能】壮肾接骨。

【主治】各式类型骨折、骨冉冉愈合、骨不愈合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王继光方。屡用殊效。

迷水商城

39.接骨丸(一)

【构成】柞柴炭125克,生石灰125克,线麻灰125克(5公斤烧成),红糖125克,香油125毫升,公鸡血1只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捣成膏,用时均匀摊在元青布上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整复后取此膏外敷骨折周围;另用木耳50克,红花15克,没药25克,地鳖虫15克。四味共研细末,取出15克,用黄酒送服。余下之药粉加前药共捣如泥糊,外敷患处,以夹板夹起,东说念主居凉处,贴敷12小时为度。到时将药揭下即愈。药虽揭下,木板仍须再夹1~2周方可撤下。

【功能】续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万般型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王启明方。临床屡用,均有殊效。敷药时代要加强顾问,不得乱动,不得寝息,以免错位。敷药技艺不得>12小时。

40.宋氏接骨散

【构成】骨碎补30克,红花30克,当归18克,川续断18克,地鳖虫18克,当然铜18克,血竭6克,乳香6克,没药6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将上药晒干,夹杂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.5克,逐日服3次,黄酒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、接骨续筋。

【主治】骨折后瘀滞不化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宋福麟方。疗养单纯崭新闭合性股主干骨折50例,其中男性43例,女性7例;年齿最大71岁,最小13岁。骨折部位:股骨上1/3骨折14例,中1/3骨折24例,下1/3骨折12例。收尾优28例,良19例,尚可3例。本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。

41.平乐接骨丹

【构成】参三七9克,土元9克,龙骨15克,当然铜15克,乳香5克,没药5克,元寸0.3克。

【制法】胶囊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装入胶囊,每粒0.5克。分装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粒(1.5克),逐日服2次,温滚水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散瘀、和营续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瘀滞痛苦。

【加减】同期外敷地龙散(干地龙粉50克,白糖10克,龙脑1克,醋100毫升,凡士林少许,将醋、糖加温溶解后,趁热加地龙粉、龙脑及凡士林搅动而成,敷于患处,每10日换药1次)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黎君若家传秘方。本方有200年历史,用于骨折的疗养收到粗略的效劳。疗养264例股主干骨折。分为3个组,即内服本方组,外敷地龙组和对照组(扁豆为细末,装入胶囊,每服1.5克,日服2次),264例中,男224例,女40例;年齿为18~55岁。经3种不同疗养才能疗养,骨折临床愈合平均天数:对照组为48.7天,内服本方组为42.5天,外敷组为45天。各组骨折远期的优良率:对照组随访44例,优34例,尚可6例;内服组随访44例,优38例,尚可3例;外敷组随访29例,优23例,尚可2例。讲明内服组(本方)疗效为优。外敷地龙散,对伤后消肿、止痛、消炎和生新有粗略效劳。笔者临床,本方常与地龙散合谋利用,表里并治,效劳尤佳。

42.驳骨散

【构成】龙骨、绛香、土狗、当然铜、松节、血竭各适量或各等份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克,逐日早、晚各服1次,温滚水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通络、理气定痛。

【主治】脊柱骨折(骨低头部痛苦转侧、俯仰繁难)。

【加减】12胸椎以上骨折者,加服五灵脂、桃仁、红花、蒲黄、木香、赤芍药、当归尾;12胸椎以下骨折者,加服红花、木香、桃仁、独活、杜仲、牛膝、五灵脂、赤芍药,当归尾;如瘀血已清,血行未畅,留传伤部作痛,可给服当归、独活、牛膝、杜仲、川续断、骨碎补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李家达方。疗养脊柱骨折62例,其中男性50例,女性12例;年齿最大78岁,最小18岁。骨折部位、颈椎2例,胸椎21例,腰椎38例,骶椎1例。经整复后,内服外敷等空洞疗养,骨折临床愈合技艺平均44天,其中优良率为60例。

43.五味接骨散

【构成】地鳖虫9克,干地龙9克,串地龙9克,血竭9克,梅片1.5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克,逐日服2次,元酒送服。

【功能】舒筋活血、开窍破郁。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严春生方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忌服。

44.毁伤散

【构成】乳香45克(去油),没药45克(去油),当然铜45克(醋淬裂开),龙骨45克,地鳖虫45克,三七9克,元寸0.6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成东说念主每次服1.5克,逐日服2次,旦夕空腹折。10~15岁者,每次服0.9克;6~9岁者每次服0.6克;6岁以下者每次服0.3克。

【功能】活血接骨。

【主治】各型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姚胜年方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忌服。

45.刘氏接骨散

【构成】东说念主中白60克,地鳖虫120克,辰砂12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晚服7.5克,绍兴酒120毫升送服。连服2日。服此药无用外敷。正复后内垫厕纸,外用竹帘或夹板,以布带缚定。肿疼甚者,浇烧酒即可消肿止痛。服药2天即可。若服之过多,将使骨痂生得过大。

【功能】活血接骨、消炎安神。

【主治】各式骨折一经正复固定者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诸方受方。屡用屡验,效佳。

46.黑接骨散

【构成】地龙6克,生地黄6克,蒺藜15克,制马钱子15克,鱼鳔60克,蛤蚧一双,白花蛇30克,血余炭30克,黄瓜子30克,莲房1个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克,逐日服2次,高梁根水送服。

【功能】补益肝肾、温经通络、活血接骨、促进愈合。

【主治】骨折后折详察接冉冉,或久不相接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严春生方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忌服。

47.舒筋活血丸

【构成】当归尾、地龙、白芷、川续断、红花、乳香、没药、血竭、地鳖虫、川军、桃仁、牛膝、桂枝、制马钱子各30克。
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过筛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每丸重4.5克。分装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于每晚饭前服1丸,用黄酒送服。

【功能】舒筋活血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要害挫伤、脱臼、筋肿、筋翻、瘀血泛注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滕立衍方。屡用效佳。

48.壮力丸

【构成】乳香54克,没药54克,川贝母54克,当然铜54克(醋煅7次),牛膝54克,钻地风54克,防风54克,血竭花54克,独活54克,羌活54克,杜仲54克,红花54克,木瓜54克,桂枝54克,甘草54克,麻黄120克,制马钱子120克。
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过筛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每丸重3克。分装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丸,逐日服2~3次,黄酒或白滚水送服。赤子酌减。

【功能】舒筋、活血、壮力。

【主治】骨折愈合后及软组织毁伤后遗症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田景阳方。屡用效佳。忌食刺激性食品。

49.舒筋活络丹

【构成】生川乌9克,桂枝9克,秦艽9克,皂刺9克,生草乌4.5克,威灵仙15克,地龙15克,川牛膝15克,当归15克,鹿角霜15克,羌活12克,防己12克,寻骨风12克,生地黄12克,白芍药12克,五加皮12克,黄芪30克,制马钱子6克,蜈蚣6克(去头足)。
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过筛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阴干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7粒,儿童每次服3粒,四小时服1次,白酒或滚水送下。

【功能】舒筋活络、祛风除湿、温经散寒。

18疯情

【主治】看成要害脱白及骨折后肌肉萎缩和神经麻痹。膝要害腐败性半月板闹翻而变成的肌肉萎缩等症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张健民方。屡用殊效。凡有慢性疾患,妊妇及妇女经期忌服。

50.参七散

【构成】花旗参6克(或以高丽参、红参代之),三七3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4.5~9克,逐日服1次,温滚水送服。在手法正复前服用。

【功能】固气、散郁、定疼。

【主治】骨撅断筋或脱白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严祖明方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忌服。老迈或气血虚弱者,可酌加量,或去三七,单服独参汤。

迷水商城

51.消定散

【构成】紫荆皮、儿茶、炒大黄、炒木耳、炒无名异各等份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末30克,蜜调成糊状涂敷患处,以麻纸绷带缠绕。

【功能】消肿、散瘀、止疼。

【主治】软组织毁伤、肿硬青紫;骨折后痛苦严重,脱白正复后肿疼不用;或因肿胀不可实时正复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姚胜年方。屡用效佳。

52.先玉散

【构成】黄芩、松叶子、车前草、水灯心、黄柏皮、半边莲各90克,水梧桐树根60克(去粗皮)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将上药洗净,晒干,共研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30~50克,以鸡蛋清适量调匀,按患部大小摊布上贴敷患处。干后有固定作用。

【功能】活血消肿、止痛,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脱臼初期、局部充血剧痛,甚或皮肤起水泡者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张健民方。临床屡用,效劳甚佳。哆开骨折忌用。

53.固定丹

【构成】香叶粉60克,白及汁60克,文蛤汁60克,鸡蛋清2枚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将上药夹杂,调成稀糊状,加温浸透绷带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于患处包扎绕7~12周;儿童绕3~5周。以此法固定局部多无水泡发生。

【功能】固定消炎。

【主治】看成骨折及肘、腕、踝等要害脱臼;轻度怒放性骨折,伤口科罚严实者,均可使用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张健民方。屡用效佳。凡伤口沉沦或局部充血者忌用。

54.跌打散(二)

【构成】生大黄500克,生栀子500克,泽兰500克,生川乌360克,生草乌360克,当归尾360克,苏木360克,乳香360克,没药360克,五加皮360克,红花240克,马钱子24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细末,过筛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用双酒调煮成软膏状,摊于油纸或布上(厚约一分),温敷患处。若骨折外用夹板固定,逐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清热活血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跌打肿疼、骨折脱白者均可使用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容佐朝方。屡用效佳。忌敷伤口。

55.消肿散(二)

【构成】小榕树叶500克,迭钱草500克,白背风500克,吹风散500克,八角黄500克,鹅不食草240克,大毛七叶300克,小毛七叶300克(以上都地方药)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次此散适量,用白酒斡旋煮成软膏状,摊于油纸或布上(厚约一分),温敷患处,若骨折外用夹板固定。逐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祛风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跌打毁伤(凡肿胀者,均可使用)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容佐朝方。屡用效佳。忌敷伤口。

56.花及散

【构成】白及粉12克,三七12克,制当然铜120克,土牛膝120克,四块瓦15克,地鳖虫9克,五爪龙2000克,鸡血藤膏2000克,叶上花2000克,叶下花2000克,玉葡萄根2000克,防风2000克,金丝接骨草1000克,生乳香1000克,KKK3李宗瑞同款黄柏1000克,生没药500克,草血竭15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用凡士林,冷滚水调敷患处。隔1~2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接骨、清热消肿、祛风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脱白、挫伤、闪腰等(有瘀血肿疼者)。

【加减】骨折加草乌末100克;脱臼及软组织毁伤者,去制当然铜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严长林方。屡用效佳。

57.跌打散(三)

【构成】三棱15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骨碎补15克,制马钱子15克,川椒15克,姜黄15克,莪术12克,红花12克,白术12克,苏木12克,防风12克,桔梗12克,干姜12克,天麻12克,苏叶12克,细辛12克,降香12克,当归尾18克,地鳖虫18克,刘寄奴18克,山甲30克,血竭24克,大黄24克,甘草24克,荆芥9克,黄柏9克,白芷9克,川芎9克,牛膝9克,汉三七9克,四生散6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晒干,共研细末,过筛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以水、酒参半调匀煮热,按伤部大小摊于油纸上约半分厚,贴敷患处,隔2日换药1次。忌口服。

【功能】散瘀祛风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跌打毁伤、要害脱臼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廖瑞德方。屡用效佳。

迷水商城

58.接骨散(七)

【构成】地龙100克,血竭40克,当然铜40克,川续断30克,当归30克,鲜柳枝皮20克,黄芩20克,象皮20克,鲜桑树皮20克,龙脑20克,地鳖虫20克,没药15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晒干,共研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30~50克,以适量蜂蜜调匀成糊状,外敷于骨折局部(在固定前敷药),以棉花绷带包裹,再以夹板、石膏托或硬纸壳外固定。每周换药1次,20天复查X线片。

迷水商城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强筋续损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河南中医》。郭宏毅方。疗养152例,其中男性102例,女性50例;年齿最大50岁,最小10岁。骨折部位:前肱主干骨折21例,臂骨折(尺桡骨)49例,股主干骨折34例,胫腓骨骨折48例。收尾全部临床愈合,比圭臬愈合技艺提前3~7天,无数为5天。

59.接骨理伤膏

【构成】大黄75克,骨碎补250克,赤芍药250克,红花250克,川续断250克,木贼草250克,泽兰250克,川牛膝250克,白芷250克,当归250克,茜草250克,三七100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将上药干燥夹杂,共研细末,过60目筛,按一定比例(药粉:凡士林:麻油:龙脑=30:69:1:0.8),取凡士林加热溶解后,逐渐加入药粉,边加边搅动,搅溶后置冷,微冷后再加入麻油,终末加入龙脑细粉,搅匀,边搅边冷却至40℃傍边,分装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按毁伤部位大小,取药膏适量均匀摊于敷料上。软组织毁伤者可奏凯敷于患处,用胶布或绷带黏贴包扎,2~3天换药1次。骨折毁伤者,先整复,再敷药,绷带包扎,终末以小夹板外固定,3~4天更换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理气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外伤性肿痛,可用于软组织毁伤及骨折等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湖南中医杂志》。黄能斌方。疗养1200例,收尾痊可920例(占76.7%),显效210例(占27.5%),灵验70例(占5.8%)。总灵验率为100%。

60.接骨膏

【构成】煅当然铜300克,血竭200克,土元200克,乳香100克,公丁香100克,麻黄100克,地龙200克,龙脑430克,天花粉200克,赤小豆300克,五倍子200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用时调制成膏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凭证患处范围大小,取适量药粉,放入珐琅缸内,加蜂蜜适量,搅动均匀,调成软膏状,均匀摊于布上(膏厚约0.5cm),敷贴患处,外以绷带包扎,再以夹板固定。4~5天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消肿接骨。

【主治】一切崭新创伤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王广智方。屡用殊效。

61.接骨散(八)

【构成】骨碎补90克,千里香30克,乳香60克,没药60克,刺骨草60克,穿山龙60克,川续断90克,楠香240克,煅当然铜90克,地鳖虫30克,螃蟹90克(焙灰),煅狗骨120克(焙灰),接骨仙桃草3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用酒、水参半调拌成稠糊状,外敷于患处。逐日1次,每次贴6小时。

【功能】温经行血、接骨续筋。

【主治】骨折中、后期,或骨折疲塌愈合者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张安帧方。屡用效佳。

62.接骨散(九)

【构成】朱砂10克,血竭10克,没药10克,乳香10克,儿茶10克,轻粉10克,当然铜10克,绿豆粉25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先将绿豆粉炒成黄色,另将前7味药共研细粉,加绿豆粉炒成褐色,冷后研磨,过100目筛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先用手法复位反正,再取此散适量,用温水斡旋成稠糊状,摊于布上,敷于骨折部位,干后即成硬板状。

【功能】固形、止痛、消肿、促进骨折愈合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时立输方。临床屡用,效劳颇佳。

63.接骨封药膏

【构成】大黄50克,血竭20克,泽兰15克,骨碎补30克,赤芍药30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田七30克,黄柏30克,当然铜15克。另加麝香6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用茶油或凡士林斡旋成软膏状,收贮备用。

迷水商城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麝香少许放在药面上,封贴伤处。每7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祛瘀、消肿止痛、舒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脱位、伤筋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庄翼茹方。屡用殊效。

64.接骨药膏

【构成】马钱子9克,枳壳粉9克,生草乌3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加适量凡士林斡旋成软膏状。收贮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先将骨折复位,小夹板固定,外敷药膏,包扎3~5天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通经活络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闭合性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曹春林《中药制剂汇编》。屡用效佳。本方对疗养要害扭伤,软组织毁伤也有良效。

65.接骨一号散

【构成】红接骨丹9克,白接骨丹18克,刺椿头根皮18克,过山龙根皮18克,刘寄奴18克(全草),捆仙绳根9克,三百棒6克,墨飞90克(鸢尾),搜云丹6克,七叶一枝花9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为1剂量,共取100剂量。加净水煎煮两次,每次煎30分钟。团结煎液,浓缩至2000毫升,加等量95%酒精,充分搅动,静置12~24小时,用四层纱布过滤,回收酒精,加可溶性淀粉或蔗糖适量,晒干或晾干,研细和匀,分红100份,装塑料袋密封备用。每包12克重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半包,逐日服2次,温滚水冲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止痛、祛瘀生新。

【主治】闭合性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曹春林《中药制剂汇编》。屡用效佳。

66.麦斗散

【构成】地鳖虫1个(新瓦焙干),巴豆1粒(去壳),生半夏1枚,乳香0.15克,没药0.15克,当然铜0.5克(醋煅7次)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0.03克,黄酒送服,不可多服。

【功能】散瘀、续筋、接骨。

【主治】跌仆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明代龚廷贤《万病回春》。屡用神效。初跌之时,整调如旧对位,棉衣盖之,勿令见风,方服药,休移动。

67.肠皮散

【构成】白狗肠皮30克,红狗肠皮15克,说念水连15克,九龙子9克,松筋藤30克,跌登合9克,钻骨风15克,泼心胆6克,散血子6克,打不死15克,百鸟不落皮12克,刺骨消12克,含血粉30克,红花9克,地鳖虫9克,当然铜9克,乳香9克,没药9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9克,逐日服2次,黄酒或白滚水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祛瘀、续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跌打毁伤、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。秦天霖家传秘方。一般初伤未骨折者,1~2星期即愈,骨折须3~4星期方愈。忌食鸡鸭及蛋类。

68.当然铜散(一)

【构成】乳香30克,没药30克,苏木30克,真降香30克,川乌30克,松明节30克,当然铜30克(醋煅7次),地龙15克(炒),血竭9克,生龙骨15克,土狗(即蝼站)10个(油浸焙干)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迷水商城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5克,用无灰酒调下。如病在上食后服,病不才空腹服。

【功能】散瘀、接骨、定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骨断、骨碎。

【附记】引自元代危亦林《世医得效方》。屡用殊效。

69.吊瘀散

【构成】红花120克,锦军120克,无名异120克,乳香120克,栀子120克,白芷120克,黄柏120克,刘寄奴120克,泽兰120克,桃仁120克,没药120克,当归尾120克,樟木皮240克,地鳖虫6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30~50克,煮成糊状,热敷患处,每天换药1次。

迷水商城

【功能】活血理气、散瘀定痛。

【主治】肋骨骨折胸闷、牵掣作痛。

【加减】肋骨骨折若并肺络受伤,则有咯血、气促发烧,应以清热透邪散瘀,方为:桔梗18克,苏子9克,茯苓30克,桃仁8克,冬桑叶12克,浙贝母12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如咳嗽,痰多,白而黏,应以镇咳化痰,方为:杏仁9克,法半夏9克,紫菀12克,甘草3克,桔梗18克,丹参12克。水煎服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李家达方。疗养肋骨骨折27例,其中男性24例,女性3例;年齿最大70岁,最小20岁。辗转暴力为10例,奏凯暴力为17例;骨折最多占7根,最少为1根。各式并发症为血胸、肺炎或气管炎、气胸及纵膈气肿。一般在用药后第1天症状收缩。无并发症患者,骨折愈合技艺平均为28.8天;伴并发症患者骨折技艺平均为30天。

70.止血定痛散

【构成】乳香6克(去油),没药6克(去油),血竭6克,黄丹15克,白芷6克,龙骨9克,石膏30克(煅),樟脑1.5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少许掺伤口上,外用纱布盖上,再以橡皮胶外贴。逐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止血、定痛、生肌。

【主治】一切创伤、皮开肉绽、怒放性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钱福元方。屡用效佳。待伤口愈合后,不时内服接膏紫金丹。

71.止血丹

【构成】血竭60克,槐花末6克,油头发灰1.5克,龙脑0.6克,降香3克,麝香0.3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将上药夹杂研细末,过120目筛为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末少许上于伤口之上,以消毒纱布袒护,隔天换药1次,至伤口愈合为止。

【功能】活血散瘀、清热解痛、止血生肌。

【主治】外伤性皮开肉绽、怒放性骨折。

【加减】若伤处流血已止,但皮肤、肌肉有腐溃,则可合用化腐生肌散以消炎、祛腐、生肌。方为:红升4.5克(陈白),朱砂1.5克,石膏60克,龙脑0.3克,犀黄0.6克;若患者出现发烧、头眼花晕、面咣轻浮、夜不安寐,可予止血安神汤内服,方为:鲜生地18克,当归尾9克,朱茯神9克,鲜石斛9克,金银花9克,生白芍6克,寸麦冬9克,制乳、没药各4.5克,山栀6克,杭菊花4.5克,甘草3克,荷蒂2枚,朱灯心9克。水煎服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许巨才方。屡用效佳。

72.祛腐生肌散

【构成】珍珠母50克,轻粉16克,制乳香16克,制没药20克,血竭20克,龙骨20克,儿茶20克,龙脑5克,麝香1.5克,三七10克,制象皮15克,朱砂1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过100目筛(去除药渣),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。

迷水商城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先剪去创面腐肉,再撒此散薄薄一层,铺上纱布,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隔2~3天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散瘀、清热解毒、化腐生肌。

【主治】怒放性骨折后创面溃疡。

【加减】如怒放性骨折创面感染,并有大块坏死组织,在老例消毒下,撒上本散(祛腐生肌散)。使其腐肉去净,崭新肉芽组织助长,再改用生肌散(龙脑1克,麝香1.5克,水龙骨100克,月石15克,血竭10克,熟石膏50克,制象皮18克,珍珠母10克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)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戴国荣方。疗养怒放性骨折89例,其中男性55例,女性34例;年齿最大60岁,最小1岁。全部病例均有创面感染,其中并发褥疮8例。收尾痊可81例(占91%),好转3例(占3%),无效5例(占6%)。总灵验率为94%。本方和生肌散均有促使坏死组织加速零散,肉芽组织加速助长的功效。本方所疗养的创面,疤痕薄、弹力好、基底无粘连、皮肤神思平日,很少发生要害挛缩的气候,可加速骨折创面的愈合。

73.二藤接骨膏

【构成】毛冬青1.5克,青棉花藤60克,香花崖豆藤60克,桑白皮60克,糯米饭30克。

【制法】药音。将上药团结捣烂如泥状,再加烧酒调匀成软膏状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先将骨折整复后,再取此膏适量,外敷患处,1小时后骨折下端有热感时去药。敷后大部分病例有肿胀。无须科罚,6~10天后自退。

【功能】消炎、活血、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有东说念主用本方外治400多例骨折,均获协调。

74.接骨散(十)

【构成】煅当然铜60克(另包),土三七30克,五加皮30克,生大黄30克,黄柏30克,制乳香15克,制没药15克,白芷15克,生草乌15克,生南星15克,蒲黄15克,桃仁15克,龙脑10克(另包),凡怒放性骨折者另加黄丹30克,血竭15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但当然铜和龙脑需另研细末,另包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每次敷药取总量的1/3(或1/4)。先将当然铜末置于铜勺(也可用瓷碗代替)内,加入茶油30克,于火中(武火)加热并不竭搅动,待冒浓烟后,趁热倒入冬酒(米酒)适量,再放入其余药末,搅动成糊状,将药离开火源,加入龙脑调匀,待其冷却备用。然后将药膏敷在已整复好的骨折部位上(厚约2cm),用纱布(或清洁旧布)包扎,夹板固定,松紧合适。每次敷药技艺,在冬春两季敷5~7天,夏秋两季敷4~5天。一料为一个患者全疗程的总剂量,可分3~4次用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续筋接骨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程氏医学札记》。有东说念主用本方疗养113例,除老年东说念主和团结其他疾病的患者需内服药物外,均获痊可。

75.接骨丸(二)

【构成】黄芪50克,枸杞子50克,淮山药50克,茯苓50克,骨碎补50克,川续断50克,杜仲50克,党参40克,当然铜40克,地鳖虫40克,生大黄40克,田三七40克,细辛15克,桂枝15克,白芍药15克,广木香15克。
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过120目筛,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每丸重6克,阴干,分装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丸,逐日服3次,黄酒或白滚水送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
【功能】补肾益气、活血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疗养68例,服药2~6个疗程后,收尾协调66例,失败2例。协调率为97%。

76.接骨木膏

【构成】接骨木400克,当然铜100克,生大黄100克,川黄连100克,黄芩100克,川黄柏100克,凡士林适量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用凡士林斡旋成软膏状,贮罐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先将骨折整复,固定,再将药膏(适量)敷于骨折部位。每3~4日换药1次,至痊可为止。

【功能】清热燥湿、活血接骨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疗养356例,均获协调。其中平均消肿止痛技艺为5.2天,骨痂助长技艺为12日,临床愈合技艺28.8天,骨折愈合技艺为39.6天。

77.归红接骨膏

【构成】当归尾150克,桃仁150克,红花150克,苏木150克,炮穿山甲150克,瓜萎100克,生地黄100克,当然铜100克,杜仲100克,骨碎补100克,枳实100克,乳香100克(制),没药100克(制),生甘草100克。

【制法】膏剂。上药除当然铜、乳香、没药外。余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团结3次滤液,加热浓缩成清膏,再将当然铜、乳香、没药研为细末,兑入清膏中庸匀,然后加蜂蜜300克收膏即成。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5~30克,逐日服2次,滚水调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补肾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程氏医学札记》。屡用效佳。一般用药2~3个疗程即愈。

78.化坚散

【构成】血竭9克,儿茶9克,三七9克,当然铜9克(煅),骨碎补9克,当归12克,木瓜12克,赤芍药12克,乳香12克,栀子12克,桃仁12克,山甲珠12克,牛膝12克,皂角12克,紫金锭21克,芙蓉叶18克,金果榄18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用纯醋斡旋成软膏状,外敷患处。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同期外敷热水袋(置敷料上)约1小时;再推拿要害,轻度牵引。逐日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软化组织、清热消液。

【主治】脱白失治、要害积液、韧带毁伤粘连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田景阳方。屡用效佳。

79.接骨丹(九)

迷水商城

【构成】象皮30克(土炒),象牙30克,地鳖虫30克,地龙15克(去土),儿茶15克,当然铜12克(醋煅7次),乳香9克(油),没药9克(去油),无名异9克(土炒),番木鳖9克(去油),瓜9克,龙骨9克,天门冬9克,川续断9克,三七3克,梅片1.5克,元寸0.9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此散适量,以鸡蛋清斡旋成软膏状外敷于患处,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

【功能】接骨散瘀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脱臼整复后及扭闪伤筋等均可使用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姜友民方。屡用效佳。

80.皮铜壳接骨丹

【构成】五加皮30克,当然铜15克,土元15克,鸡蛋壳1个。

【制法】散制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30~50克,以鸡蛋清斡旋成软育状,外敷于患处。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

【功能】消炎、活血、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正复后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姜友民方。屡用效佳。一船十余天折端即能愈合。

81.乌龙膏(一)

【构成】公牛角炭2500克,青麻炭2500克(破麻袋亦可),血余炭1500克,黑铅粉5000克,煅龙骨150克,乳香90克,没药90克,血竭90克,儿茶90克,黄米面2000克,陈醋、蜂蜜各适量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先将公牛角、青麻、血余盛入瓦罐内以火焙之,至枯焦成炭为度。牛角呈黑茶色,火大即成灰失效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备用。先将陈醋煎开投药(上药末),随投随搅,即成糊状,少加蜂蜜即成膏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按患部大小,取膏摊于布上约一分厚,乘热(凉时加温)敷贴患处。每2~7日更换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散瘀、续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一切跌打毁伤、骨折、脱臼、伤筋等,急、慢性炎症等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樊春洲方。屡用效佳。破伤者忌用。

82.夹杂膏

【构成】当归24克,栀子24克,白及24克,牛角24克(焙黄),麻炭24克,白芷12克,乳香12克,没药12克,红花30克,血竭30克,血余炭30克,菖蒲炭30克,鹿角霜45克,五加皮45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细末,加白面拌成青砖色备用。用时每两药以醋1000毫升煎至150毫升,俟凉,与药粉拌匀,文火收膏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按患部大小,取膏摊于布上,约二至三分厚,温敷患处。有破伤者留口。敷后局部发痒,或起水泡无防。

【功能】活血止痛、续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脱白及软组织毁伤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滕立衍方。屡用效佳。化脓者忌用。

83.跌打散(四)

【构成】川牛膝124克,马钱子155克(土炒红色),麻黄124克,川续断124克,乳香62克(去油),没药62克(去油),鹿茸155克(童便炒),广三七31克,炒杜仲124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或用黄酒制成丸剂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成东说念主每次服2~2.5克,逐日服2次,滚水冲服。小孩按年齿酌减。

【功能】温经通络、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脱位正复后,以及筋肉闪挫扭伤、神经麻痹等症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名医百家集验高效良方》。张俊峰三代家传秘方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忌服。

84.接骨散(十一)

【构成】姜黄120克,蒲黄120克,葛花120克,当归尾120克,生川乌120克,生草乌120克,杏仁120克,山柰120克,生南星120克,五加皮120克,生土狗120克,生螃蟹120克,金边水蛭120克,牛膝120克,白及60克,甘松60克,红花60克,生半夏180克,当然铜180克(醋煅7次),玉露240克,紫荆皮240克,生地鳖虫24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先将地鳖虫、土狗、螃蟹、水蛭放土瓦上焙干,与余药共研极细末,过筛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此散适量;伤后血肿剧痛时,用鸡蛋清或食醋调敷患处,每3日换药1次;骨折尚未血肿时,用凡士林同食醋参半调成软膏状,外敷骨折处,外用夹板固定。10日换药1次,两次痊可。

【功能】活血散瘀、消肿化痰、舒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筋翻、肿胀痛苦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名医百家集验高效良方》。秦庆雄献少林寺秘验方。屡用效佳。骨折10~20日骨痂生成而愈。红伤禁用。无任何副反馈。如系骨折须将骨折对好位后再用药。

85.紫色生肌膏

【构成】紫草、白芷、当归、甘草各适量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用麻油适量斡旋成软膏状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膏敷于患处。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逐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补气活血、祛腐生肌。

【主治】怒放性骨折后创面溃疡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顾云伍方。疗养怒放性骨折42例,其中股骨2例,胫腓骨24例,肱骨5例,尺桡骨11例。受伤技艺:1~3个月16例,4~6个月17例,7~14个月6例。利用本方外敷后第二天,溃疡创面或瘘说念分泌黄色水样分泌物,逐日增加。5天后脓液转黄白色相兼,肉芽运行助长,用药2周后,肉芽填平创面,皮肤角落长出新皮。3~4周后,新皮助长加速,出现了“无肉长肉,无皮长皮,肉满长皮”的气候。一般经由4~6周的疗养。创面都能自行愈合。收尾协调41例,失败1例。临床协调后半年至2年,随访了其中28例,均无复发感染,骨折愈合也粗略。

86.祛腐膏

【构成】黄芪200克,白芷25克,轻粉20克,血竭20克,防风25克,桔梗50克,紫花地丁25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用蜂蜜调匀成糊状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药前先剪去不易零散的坏死组织后,取药膏适量敷在创面上。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逐日换药1次,直至创面愈合。

【功能】拔毒排脓、扶正生肌。

【主治】怒放性骨折创面溃疡坏死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张和群方。利用8例,全部协调。创面愈合技艺最短13天,最长45天;骨折愈合技艺:股主干平均55天,胫腓骨平均60天,跖骨平均40天。

87.六能膏

【构成】当归、川续断、桃仁、当然铜、五加皮、骨碎补、香附、栀子、无名异、乳香、没药各120克,川乌、草乌各180克,红花60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用凡士林斡旋成软膏状,贮罐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膏适量摊于纱布上贴敷患处。

【功能】活血、消肿止痛、祛瘀生新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脱臼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林振钦方。屡用效佳。

88.接骨丹(十)

【构成】乳香3克(炒),没药3克(炒),血竭1.5克,汉三七1.5克,北虎骨1.5克(焙),血余炭1.5克,川续断0.9克,骨碎补0.9克(炒去毛),金毛狗脊0.9克(炒),栀子0.9克(炒),冬虫草0.9克,鹿茸0.9克(炒去毛),麝香0.09克,代翅土元1个(焙),叩首虫1个。腿部伤,加千年健1.5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为细末,另取老公鸡1只,先点破鸡冠放出鲜血,然后从颈部杀之,把鸡血注入碗内,翅膀从肩要害上一寸砍下,腿从膝要害上一寸砍下,头从颈中部砍下,与鸡内金用砂锅炒成性,研细末,合前药末,以鸡血、东说念主乳(或牛乳)调如软膏状,摊油纸上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油纸膏绕患部一周外敷。外用硬纸壳固定。7日后揭下研细,仍用东说念主乳调敷患处。

【功能】活血止痛、续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李世芳方。屡用效佳。

89.接骨散(十二)

【构成】骨碎补30克,血竭30克,乳香30克,没药30克,制当然铜45克,地鳖虫21克,泽兰15克,红花15克,无名异15克,生地黄15克,赤芍药15克,苏木15克,桃仁15克,川续断15克,川茄皮15克,荆芥15克,栀子15克,汉三七15克,杜仲15克,防风12克,当归尾12克,羌活12克,独活12克,莪术12克,甘草12克,三棱9克,木香9克,山甲24克,多松公蕴60克(地方药)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用250克重雄鸡一只,放锅内慢火加温,锅热后倒白酒少许,行将锅盖住,片晌鸡被闷死,去毛及肠脏,与上药共捣烂,再和煮热的大米酒,调匀成膏状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按患部大小取此膏适量。摊油纸上约1分厚敷患处。每2日换药1次,直至痊可为止。

【功能】化瘀、消肿、止痛、接骨。

【主治】各式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廖瑞德方。屡用都效。破皮者忌用,并忌内服。

90.接骨药膏(一)

【构成】山葫芦根500克(地方药),鸡内金15克,淡干牛皮15克,猪大油500克,红糖250克,陈醋2000毫升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前三味药各研细末,除山葫芦根外,合沿路先熬开,再入山葫芦根,木棒搅匀如糊状,收贮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按患部大小,取膏摊于布上(厚约一至二分),敷于患处,每2~3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消肿、祛瘀止疼。

【主治】跌打毁伤及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王乐卿方。屡用效佳。

91.接骨药膏(二)

【构成】羊角末210克,荞麦面210克,虎骨末60克,红糖30克,陈醋90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先将醋、糖熬化,再入药末,木棒搅匀如糊状,收贮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按患部大小,取膏摊于布上(厚约一至二分),敷于患处。每2~3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消肿、祛瘀止疼。

【主治】跌打毁伤及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王乐卿方。屡用效佳。

92.接骨散(十三)

【构成】当然铜90克(煅),参三七90克,三棱90克,莪术90克,琥珀90克,血竭90克,降香90克,苏木84克,赤芍药84克,川续断84克,骨碎补84克,半夏60克,防风60克,桃仁60克,牛膝60克,羌活60克,独活60克,泽兰124克,刘寄奴124克,姜黄124克,地鳖虫124克,红花96克,当归尾96克,乳香96克,没药96克,桂枝48克,川芎48克,细辛48克,川军500克,山栀500克,白芷120克,炙猴骨120克,生马钱子120克(去毛),穿破石180克,了丢竹120克,鸡骨香120克,两面针90克(去肉皮)(后四味为地方药)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乳香、没药、桃仁、血竭、琥珀另研细末。与余药共研极细末,过筛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加双酒、面粉调成糊状煮热,摊于布上,外敷患处,每数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通血脉、强筋骨、行气行血、消肿止痛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断筋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严祖明方。屡用效佳。忌进口、眼。

93.龙象接骨散

【构成】象皮30克(土炒),象牙30克(土炒),乳香9克(去油),没药9克(去油),川木瓜9克,无名异9克,龙骨9克,天门冬9克,番木鳖15克(去皮油炸),地龙肉15克,儿茶15克,制当然铜12克,三七3克,龙脑0.9克,麝香0.9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入后两味共研细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用鸡蛋清调成糊状,外敷患处。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每五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、接骨、消肿、止痛。

【主治】各式新、旧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姚胜年方。屡用效佳。破皮者忌用。

94.接骨丹(十一)

【构成】紫荆皮15克,五加皮15克,桑白皮15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生土元15克,红花15克,干螃蟹15克,血竭9克,制马钱子9克,儿茶9克,生鹿角30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另取陈醋1000毫升,于瓷盆内煎至500毫升,入药末搅匀,再东说念主荞麦面90克搅成糊状,摊于布上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上膏布趁温敷于患处,每3~5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止痛、续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李占运方。屡用效佳。

95.复方碎补散

【构成】骨碎补500克,制当然铜500克,香信500克,木耳500克,地鳖虫24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用蜂蜜调匀煮成软膏状,摊于油纸或布上(约一分厚),温敷患处,外用夹板固定。逐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活血、接骨、续筋、消肿。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容佐朝方。屡用效佳。忌敷伤口。

96.接骨丹(十二)

【构成】水梧桐树根120克(去粗皮),当归120克,白芷120克,毛姜120克,地鳖虫30克,血竭90克,苏木90克,生地黄15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用水、酒参半炒热敷患处(或用蛋清调敷,技艺可捏续1~7周)。

【功能】活血消肿、续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一般骨折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张健民方。屡用效佳。哆开骨折忌敷。

97.接骨散(十四)

【构成】金果240克,清金皮240克,一炷香120克,大总管120克,小总管120克,散血丹120克,双目灵120克,接骨草120克,血竭30克,马钱子30克(煨、去净毛),乳香60克,没药6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用水、酒参半斡旋成糊状,蒸约30分钟(即有黏性)。骨折:将药糊摊于油纸上约一分厚,再以半天鸡(刚孵出的小鸡)或动怒一个月的小鸡一只,地鳖虫6克,当然铜末各6克,共捣烂涂于药糊上头,再撒麝香0.15克,敷患处。外以附木固定。逐日换药1次。脱白及软组织毁伤;以上法摊药糊,上涂鸡蛋清敷患处。逐日一换。

【功能】消肿祛瘀、续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脱白、骨折及软组织毁伤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陈发淦方。屡用效佳。血肿严重或发生水泡者忌敷。

98.角霜散

【构成】当归30克,乳香30克,没药30克,地龙30克,红花30克,血竭30克,白芷30克,地鳖虫30克,鹿角霜45克,无名异45克(炒),制马钱子6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以蜂蜜、盐水或茶水调敷患处。逐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续筋接骨、消肿止痛、祛风除湿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要害挫伤、痈疽及风湿性要害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滕立衍方。屡用效佳。

99.三色敷药

【构成】黄荆子(轻捣去皮膜,炒成玄色),紫荆皮(微炒成紫色)各等份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成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以蜂蜜、饴糖参半调成糊状,摊于布上(约二分厚),外敷患处。若伤处疼重,红肿发烧者,先敷油膏(大黄、黄柏、黄芩各15克。共研细末,与玉红膏120克调匀),再敷此药;若患部胡闹起水泡者,敷玉红膏(东丹30克,滑石粉30克,凡士林240克调匀)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续筋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、脱臼经正复后者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正骨说明注解汇萃》。诸方受方。屡用效佳。

100.拔毒生肌膏

【构成】守宫粉63克,轻粉21克,月石54克,白芷72克,花椒45克,大黄180克,槐花90克,桑枝90克,黄蜡45克,猪油3000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(前8味药)共研细末,和匀,再将黄蜡与猪油一并溶解,稍加熬真金不怕火,入药斡旋成软膏状,收贮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膏适量,外敷患处。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

【功能】祛腐生肌。

【主治】怒放性骨折后伤处腐肉溃烂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黄有荣方。疗养30例,其中男性20例,女性10例;年齿最大56岁,最小5岁;病程最短20分钟,最长10天。骨折部位;胫腓骨19例,肱骨2例,尺桡骨8例,股骨1例。分型:I型(伤口在lcm以内而清洁者)3例;Ⅱ型(伤口在1cm以上,混浊彰着,又世俗性毁伤者)17例;Ⅲ型(冲破性骨折或团结肌腱、血管毁伤、软组织毁伤世俗者)10例。收尾:伤口无感染于2周内愈合者23例,伤口有浅表感染,在3~4周内愈合者3例,伤口深部感染,软组织坏死,在2~5月内愈合者4例。临床愈合技艺最短22天,最长155天,平均50.4天。均无骨髓炎或骨不粘连气候发生。临床履行讲明,本方抗争感染,促愈合有着疗效高,疗程短的特质。如若能合适地加服清热解毒、活血散瘀的内服药物,则疗效更佳。

迷水商城

101.清白散

【构成】川乌18克,白芷18克,赤芍药18克,枇杷叶18克,芙蓉叶18克,韭菜根6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用蜂蜜斡旋成软膏状,外敷于患处。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逐日换药1次。只能外用,不可内服。

【功能】清热解毒、凉血定痛。

【主治】怒放性骨折皮破血溢。

【加减】同期合营内服七厘丹和壮筋续骨丹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焦远亮方。屡用效佳。本方外敷面有清凉酣畅之感。早期使用能消肿止痛、促进领受,中后期能加速炎症的局限及溃破排破,兼治跌打毁伤。

102.壮筋续骨丹

【构成】熟地黄120克,骨碎补90克,炙黄芪90克,地鳖虫90克,油酥故纸60克,西党60克,菟丝子60克,川续断45克,五加皮45克,当归60克,川芎30克,白芍药30克,杜仲30克,虎骨30克,木瓜30克,川牛膝30克,田七30克,上桂24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9克,逐日服2次,滚水冲服或用汤剂送服。

【功能】补肝肾、强筋骨。

【主治】骨折中后期断端又不时但未逍遥(气血虚损、肝肾不及)。

【加减】同期配服对质汤剂:如上肢骨折者加桂枝玄胡汤(桂枝9克,玄胡9克,荆芥9克,骨碎补12克,当归9克,羌活5克,独活5克,香附6克,乳香3克,没药3克,川芎3克。水煎服。逐日1剂。饭后服),或桂枝乳麻汤(桂枝9克,骨碎补12克,川芎6克,羌活6克,青皮6克,白芍药6克,荆芥6克,乳香6克,升麻5克,没药3克,川续断12克。水煎服。逐日1剂,饭后服);下肢骨折者,加加减寄生汤内服(川牛膝12克,北细辛3克,川续断12克,独活6克,桑寄生9克,云茯苓6克,当归9克,木瓜9克,秦艽3克,白芍药9克,威灵仙9克,生地黄6克,骨碎补12克,上桂3克。水煎服。逐日1剂,饭后服)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焦远亮方。临床屡用,疗效颇显。

103.七厘丹

【构成】血竭30克,元寸0.6克,龙脑1.5克,炙乳香5克,炙没药5克,朱砂5克,儿茶9克,红花5克,上桂9克,田七9克,广木香9克,海龙9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灰心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克,逐日服1~2次,滚水冲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消肿、行气止痛。

【主治】跌打毁伤、骨折、筋折、瘀滞作痛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焦元亮方。屡用效佳。本方是为伤科名方,从《良方集腋》中七厘散化裁而来,跌打毁伤,瘀滞作痛,岂论内服外敷,同期并率,效劳尤佳。骨折筋断,配用本方可普及临床疗养效劳。

104.八仙散

【构成】酒地鳖虫60克,醋煅龙骨60克,醋炒猴骨60克,醋煅虎骨60克,血竭60克,制乳香18克,制没药18克,煅当然铜9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逐日服6克,分2次以上、中、下部汤剂冲服。上部汤剂:川续断9克,骨碎补9克,秦艽9克,当归尾9克,赤芍药9克,紫荆皮9克,甘草3克,木香3克,乌药6克,桂枝6克,羌活4.5克,独活4.5克。中部汤剂:川续断9克,骨碎补9克,秦艽9克,制香附9克,赤芍药9克,青皮4.5克,陈皮4.5克,红花4.5克,柴胡4.5克,甘草3克,乌药6克,桃仁6克,醋元胡6克。下部汤剂:川续断9克,骨碎补9克,威灵仙9克,五加皮9克,木瓜9克,淮牛膝9克,甘草3克,乌药6克,羌活4.5克,独活4.5克,杜仲45克。均为逐日1剂,水煎,日服2次,冲服此散。

【功能】和营接骨。

【主治】骨撅断端久不愈合,患肢无力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张安帧方。疗养骨折延伸愈合患者43例,其中男性38例,女性5例;年齿最大69岁,最小13岁。骨折部位均在看成长管骨。收尾全部赢得临床愈合。

105.舒筋散

【构成】大黄120克,红花60克,羌活60克,独活60克,防风60克,苏木60克,川续断60克,丹皮60克,生川乌60克,生草乌60克,当然铜60克,血竭60克,磁石60克,泽兰60克,升麻60克,五加皮90克,白芷90克,木香45克,楠香24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,用酒、水参半斡旋成糊状,外敷于患处,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逐日换药1次。

【功能】祛风、温筋、通络。

【主治】骨折久不愈合,疲软无力。

【加减】如局部患处红肿不退,筋骨麻痹痛苦,用舒筋散2/3合软吊散1/3夹杂利用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张安帧方。利用40例,均赢得痊可。若合营内服,可收到事半功效之效。

附:软吊散处方:姜黄30克,生川乌30克,生草乌30克,郁金30克,当归尾60克,泽兰60克,苏木60克,穿山龙60克,栀子60克,五加皮60克,紫荆皮90克,楠香150克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用时用水、酒参半,调拌成糊状,外敷患处。

106.接骨续筋膏

【构成】桂枝30克,地鳖虫30克,当然铜30克,无名异30克,防风15克,当归45克,白芷30克,川芎30克,黄柏60克,血竭15克,细辛15克,大黄30克,姜黄30克。
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以蜂蜜与凡士林按1:1比例调匀成软膏状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膏适量,煮热外敷患处,包扎固定,隔日换药1次。同期并用桂枝、细辛、黄柏、薄荷、白芷、荆芥穗、防风熏洗要害以祛风活血,温经通络。

【功能】祛瘀生新、接骨续筋。

【主治】骨折延伸愈合,肌肉风凉或下肢肌肉萎缩、要害僵硬。

【加减】同期合营壮筋续骨汤内服:方为黄芪15克,党参15克,桂圆肉15克,地鳖虫15克,熟地黄15克,地龙15克,水蛭15克,枸杞子15克,大枣15克,当然铜15克,甘草3克,巴戟天9克,杜仲9克,炮山甲9克,仙灵脾9克,炮鹿筋9克,锁阳9克。水煎服。逐日1剂。功能补益肝肾,强筋续骨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周俊德方。多年利用,疗效颇佳。

107.接骨散(十五)

【构成】当归50克,丹参50克,补骨脂50克,牛膝50克,炒蛋皮100克,黄瓜子50克,当然铜40克,川续断50克,香橼5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5~10克,逐日服2次,白滚水送服。

【功能】和营通络、接骨续筋。

【主治】骨折延伸愈合。
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王庆仁方。屡用效佳,3个月后可临床愈合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就业,扫数履行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履行,请点击举报。